3月22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廣州市雕塑公園非典紀念碑舉辦廣州市第50場疫情防控新聞通氣會,介紹如何用檔案、藝術、城市空間等綜合手段記錄“戰疫”大事件。
在2003年抗非典主題創作,與今年抗新冠疫情的主題創作分別有哪些特點?廣州雕塑院副院長陸增康表示,從歷史眼光來看,從2003年抗擊非典疫情到今年的抗擊新冠疫情,文藝創作工作者都是走在抗爭最前面的隊伍之ー。
“雕刻是凝固的藝術,以留下豐碑式的一瞬間,讓人們體會到溫度和感情。” 陸增康介紹,17年前,葉欣護士長因抗擊非典因公殉職,廣州雕塑院退休的老院長唐大禧為她做了塑像。當年6月份,非典疫情還沒有結東,唐大禧、潘鶴等藝術家,還創作出位于廣州雕塑公園的紅棉式雕塑——《保衛生命》。
陸增康表示,目前廣州雕塑院12位在職雕塑家、7位客席雕塑家已完成30件雕塑、3幅畫作的專題創作,用刻刀記錄下疫情抗擊的難忘瞬間。“這些作品都來源于抗擊疫情的題材,反映醫者大愛情操,表現手法多樣,是雕塑工作者向樸實、崇高醫護工作者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