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活動由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城市雕塑文化委員會、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與創新研究院、《雕塑》雜志社、深圳市龍崗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聯合主辦,深圳市龍崗區文化產業促進中心、深圳市龍崗區南灣街道辦、深圳市工藝美術協會、深圳市新空間·公共藝術研究院、深圳廣美雕塑壁畫藝術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辦。
據介紹,與上兩屆相比,作品國際化的特點更為濃郁,給展覽帶來了新鮮的要素,也為公共藝術的交流提供了無國界的機會; 其二,作品的場域更加鮮明,抽象藝術的作品數量更為突出。今天的中國藝術家不僅能夠創作好抽象藝術的作品,還能更注重在地文化的場域意識和對公共價值的追求; 其三,作品更注重內涵和人文深意,不僅提升城市文化的品質,也能夠讓公眾流連忘返; 其四,60位獲獎作者中有14位碩士、6位博士、3位國際大師。3位國際大師分別是來自于日本、以色列、德國的藝術家,體現了公共藝術的高度以及未來的屬性。
頒獎典禮之后,舉辦以“文化旅游、藝術賦能”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此次研討會由《雕塑》雜志社主編朱尚熹、廣州美術學院楊小彥教授為學術主持,同時組委會邀請了業界內14位專業人士到場參與學術討論。
本屆研討會以“文化旅游、藝術賦能”為主題,以文化導向的城市發展思路,聚焦“軟城市”的建設與發展,通過創新型人才選拔的“琵鷺杯”公共藝術征集賽,深入探討用藝術思維和城市設計為城市重新賦能的可能性,優化城市公共空間品質,彰顯城市品格、活躍城市人文氛圍、培育創新動力,創造永續的經濟社會價值和文化遺產;以創新、特色、與時俱進的面貌塑造深圳特有的文化標桿,塑造活力、科技、藝術的城市新形象,吸引和推動深圳及周邊城市的全域旅游,為深圳打造一個具有國際性視野的文化品牌活動。
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院長王中在研討會上提出,“城市的靈魂是什么來塑造?文化和藝術,我們一定要充分意識到這點。世界競爭戰略之父邁克爾·波特說,基于文化的優勢是最根本的,是不可替代和模仿的,是最持久最核心的競爭力,文化是城市最大的不動產。世界經濟發展的重心正在向文化積累厚重的城市轉移,如果城市不重視文化的積累,城市未來的經濟發展也會滑坡,不可持續。文化是核心的競爭力,它是城市發展的引擎。”
與會嘉賓及藝術家于獲獎作品展覽現場
活動承辦方之一的深圳市新空間·公共藝術研究院為中國公共藝術行業搭建一個南中國國際學術交流的平臺,一年一度的深圳“琵鷺杯”公共藝術優秀作品展暨公共藝術研討會,勢必成為深圳享譽國內外的文化盛事,對公共藝術行業會產生深遠的影響。通過這樣的活動,吸引著國際國內高層次文化創意人才共襄公共藝術發展大計,讓深圳成為中國公共藝術走向國際的行業風向標。2019第三屆“琵鷺杯”公共藝術優秀作品展暨公共藝術研討會圓滿結束了,我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以公共藝術為媒,以藝術介入、活化城市、探索深圳城市化進程新的基因,第三屆“琵鷺杯”集結國內外優秀公共藝術作品和領域專家,依托軟城市概念和軟城市的產業聯盟,激活城市品格,培育創新動力,助力深圳創意文化產業和旅游業的發展。正如王中教授所言,在國家高度重視文化精神軟實力的建設中,相信只有各方胸懷大局、齊心努力,公共藝術和創新人才的匯聚,必將成為深圳城市的發展和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產生巨龍騰飛的作用。